摘要:泰宁尚书第内的礼门,静谧古朴的小巷让人深思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在保护开发古城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3个原则,即古今相融、动静结合和虚实互补。”2月14日上午,泰宁古城保护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了该项目目前的进展,目前项...
泰宁尚书第内的礼门,静谧古朴的小巷让人深思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王礼林):“在保护开发古城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3个原则,即古今相融、动静结合和虚实互补。”2月14日上午,泰宁古城保护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了该项目目前的进展,目前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初稿已完成,世德堂修缮工程项目完成主体建筑维修。
泰宁尚书第门口的四世一品牌匾
当天,2019年福建省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团走近泰宁古城,一览这一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的风采。泰宁历史悠久、古为“归化镇”,距今已有1340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这里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文风鼎盛,史上人才辈出,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盛事,仅宋代就有两名状元、23个进士,宋代名人朱熹、李纲等曾在此讲学。行走在古城中,“状元文化”迎面扑来,状元街内各种以“状元”命名的小吃、酒店陈列街道两侧;街上各地游客熙熙攘攘,或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或拿起手中相机合影留念;以尚书第为主的明代风格建筑仿佛在不断诉说着此地曾经的辉煌。
模型还原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回乡省亲的盛况
据悉,泰宁于唐乾元二年(759)建镇,中兴元年(958)改为归化县,宋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赐“泰宁”为县名,沿用至今。泰宁古城现存格局基本为明代旧貌,保存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分三大片区,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拥有街巷20余条、古建筑40余栋、古井9口等古迹,泰宁历代名人官宦在此聚居,并形成九大姓氏图谱。
模型还原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孝母的场景
作为泰宁县旅游转型发展重点项目,泰宁古城保护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开发区域面积12万平方米,以尚书第、世德堂古建筑群为中心,建设状元文化、民俗风情、宋明商业、古建艺术等四大展示区,着力打造古城文化体验休闲中心。
泰宁古城状元街夜景撩人,晚上游人如织
据了解,泰宁在保护开发古城过程中坚持的3个原则具体为:古今相融——既坚持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尚书第、世德堂建筑群修缮工程,修复古街道、古民居、古祠堂等历史遗存,再现历史风貌;又积极注入现代元素,规划布局仿古商业街区等项目,完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
正月初九,泰宁古城内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赤膊龙灯”舞了起来,吸引众多群众观看
动静结合——既有动态体验,加快“海峡两岸百工坊”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民俗活动系列表演,增强游客互动性;又有静态展示,设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泰宁分苑,集中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虚实互补——既注重开发文化休闲等“虚”业态,培育听戏、品茶、赏书画等新兴业态,营造“慢生活”氛围;又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实”业态,繁荣“吃、购、娱”等传统服务业,打造福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