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泰宁的节俗融合吸收了闽赣客家等多种文化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也是民间对神、人、情和心的完美寄托。日常生活用品清代 木质浮雕龙纹双层小书箱这些个花灯也是泰宁所独有的。上青桥灯上青乡享有“中国民间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泰宁的节俗融合吸收了闽赣客家等多种文化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也是民间对神、人、情和心的完美寄托。
日常生活用品
清代 木质浮雕龙纹双层小书箱
这些个花灯也是泰宁所独有的。
上青桥灯
上青乡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流传于上青乡的桥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余年。上青桥灯是用很多张长板凳连接而成的龙灯,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是一节一节的长条板凳,每张板凳的凳面上安有4个圆桶形灯笼,每个灯笼插一至二根蜡烛。板凳长约1.5米,宽0.2米,两头各凿一个方洞,用安有托板的木棍前后拴连,既能节节相连,每节又可灵活转动。桥灯由每家出一张板凳,暗喻人丁兴旺之意。泰宁为此特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最长的板桥龙灯——泰宁上青板桥龙灯”,扬民族之文化、激华夏之豪情、立中国之奇绝,创世界之新最。
大田蚯蚓灯
肩扛近两米长的灯板汇集“十字街”连接灯队,队前有“大闹元宵”横幅开道,紧跟“风调雨顺”“五谷登丰”等彩旗迎风招展……闹灯时,灯队随着乐器声和观灯人群的呐喊助威声,忽拉向北,忽拉向南,忽相持不动,把灯板拉成几段。当地把这称为“大田蚯蚓灯”,就像蚯蚓一样,断了还能蠕动,寓意生生不息、越断越发。
大源赤膊灯
大源桥灯原称“火龙”,俗称“赤膊灯”,始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相传为严氏先民从观看各地元宵灯市景象,根据生活、生产用火(如晚上集体用火把驱赶野兽)等现象感悟而自创的一种独特的原生态迎灯活动,相传迄今已900多年。
“赤膊龙灯”有两条,上大源、下大源各一条,“龙头”、“龙尾”用上等硬木经能工巧匠精雕细刻、髹漆涂饰而成。“龙身”由数十块甚至上百块(每户一块以上)长2.6米宽22米的杉木板,互相连接而成。两条龙灯,一条为“公龙”,一条为“母龙”,“公龙”龙头插齿烛7支属阳,肩烛4支,取四季顺利之意,龙头共11支烛,寓意新的一年一切从头开始;“龙身”木板上均分插上6支蜡烛,两端各插一束香共6支,寓六六大顺之意;“龙尾”插9支烛,寓长远长久、长发其祥之意;“龙肩”插书有“圣令”字样小红旗一面,为奉“天帝旨决”视察。“母龙”龙头齿烛6支属阴,肩烛4支,寓四季发财之意,合起来10支,则是十全十美之意;“龙身”木板上均分插上5支蜡烛,为五谷丰登;“龙尾”亦为9支,寓长长久久之意,“龙肩”插四方小旗一面,为奉“天帝”之命出游。
在迎灯队伍中,最前面是武乐:大鼓、大锣、大钹,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营造出热烈而狂欢的气氛;灯后面跟随的是文乐:二胡、唢呐、笛子等,吹奏出优雅而文静的曲调,悠扬悦耳的丝竹之音,营造出河清海晏的盛年气氛。
大源“赤膊龙灯”是最原始、古朴的一种迎灯活动,体现了先民对火的崇拜,也是村民团结和谐的象征活动。迎灯活动进一步拉近了村民、邻里之间和睦关系,是一项颇有价值的民俗活动。
这里介绍的是泰宁的特色小吃,我们也选择性地品尝了一些。其中有腹菇包、碧玉卷、仙草糕、乌株粳米糍。
游浆豆腐、陷心馒头、状元糍粑、尚书酒。
民俗活动图表现了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
这些是当年人们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
但这些物件都是做什么用的,现在的咱们还能猜得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