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泰宁古城,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有着“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古城的一世柔情,淋漓的体现在这些青石瓦墙里,在这里,可以读到兴盛与衰落、消逝与往复,让人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回望历史。 走进尚书巷,最显...
福建泰宁古城,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有着“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古城的一世柔情,淋漓的体现在这些青石瓦墙里,在这里,可以读到兴盛与衰落、消逝与往复,让人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回望历史。
走进尚书巷,最显著的特征,是簇群式的明清古建筑,一幢幢青砖黛瓦,朴实厚拙,它的姿态,具有浓厚的徽派建筑特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极富质的美感,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与民居院落构成了老街独特的韵律。
泰宁访古,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明少保太子太师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宅“尚书第”。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坐落在县城尚书街,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座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真品,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入尚书第北大门,迎面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这甬道的路、墙及几重方形门洞均以坚石砌就,高巍深长,气势雄镇。尤其那几重石门,左右参差,交错有致,平实中显出几分威严,行走其间,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尚书第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主体5幢,辅房8幢,共120间,坐西向东,一字排列,前有甬道,后有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按照泰宁传统的“三厅九栋”建筑格式排列的封火墙木构架建筑群。
正楼门额锈刻着天启皇帝赐封的“四世一品”楷书巨匾,先声夺人。这是尚书第的主厅,也是整体建筑的精华。当年李春烨就居住在这幢房子里,现在把它辟为泰宁县文物陈列馆。按明朝的封赠制度规定,李春烨的本职官位为正二品,加虚御为从一品。李春烨本人及妻子、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四代人都享有一品官的荣耀,匾保存的非常完整。
院内的门楼,全用条石构筑,墙面匾额、柱梁和须弥座均精雕人物、飞鸟、卷草、团花等图纹,并用重叠斗拱构成。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
尚书第保存得如此完好,得益于它布局严谨,宏伟壮观。传统的“三厅九栋”连片的建筑,每幢都有前厅、中厅、后厅,几幢并排相连,幢与幢以封火墙相隔,以廊门相通;厅与厅以封火墙或楹门相分;形成既相隔又相通,既连片又独立的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民居建筑形式,非常值得一看。
尚书第古建筑群从总体到局部都是历史的见证,建筑的精华,文化的传承。是闽西北赣东南,乃至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落之一,是高雅建筑群的缩影。徘徊于尚书第中,望着头顶那片被建筑格局裁成的狭长天空,飘飞的白云仿佛正述说着李氏家族的往事沧桑。几百年过去了,有多少事都被揉碎在这一砖一瓦中,可尚书第这座古建筑却依然独卧着,见证了古老泰宁深厚的历史人文的沉淀,令人记忆深刻!